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议案建议

关于弘扬叶集未名精神的建议

日期:2023-02-15 作者:领衔代表:李静  来源:系统  阅读次数:字体:[] [] []

案由:未名社,现代文学团体,1925年8月成立于北京。由鲁迅发起,成员为鲁迅、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6人。其中,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四人皆为安徽省六安市叶集人,后人称之为“未名四杰”。他们在鲁迅的扶持和培养下,积极从事苏俄文学翻译和新文学创作活动,各自成就了一番文学事业,也形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未名四杰”的作品都带着家乡叶集的色彩,很多乡俗俚语都出自叶集,让叶集人一看就有心理认同感。他们虽然早年离开叶集,但对家乡叶集的爱从未减弱。台静农晚年身在台湾,心在家乡,李霁野去世前致信叶集区政府,请求逝后回归家乡。“未名四杰”是叶集老街上走出去的杰出代表,四个人远离家乡,身处险恶环境,却抱团取暖,为了心中的理想,从未向命运和生活低头,他们的创作成绩来源于故乡深厚的土地、来源于对贫苦人民深沉的感情、来源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他们不贪念家中安逸的生活,勇敢地去迎接外面的风雨;他们不在意虚名浮利,只为了心中对文学的热爱;他们不追求个人价值,只为了用手中的笔来唤醒劳苦大众。他们像挺立在寒冬中的松柏,活出了叶集人的精神,活出了叶集人的形象,活出了叶集人的风骨。未名精神,是叶集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所有叶集人铭记和传承。

案据:(一)“未名四杰”社会知晓度不高。“未名四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坛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专家学者专门对其进行研究。但在“未名四杰”家乡叶集,除了政界、文化界、教育界一些人士知道“未名四杰”,相当多的普通群众不知道有“未名四杰”,这不利于弘扬未名精神,更是对这一宝贵文学现象的浪费。(二)未名精神宣传不够。2022年,我区向社会征集了未名精神,随后也召开了未名精神座谈会,但没有向社会公布最终确定的未名精神,也没有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未名精神,未名精神直到目前仍停留在文字材料上和一定范围内。(三)未名精神衍生的文化产业滞后。国内很多地方为宣传文化现象和文化名人,同步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开发一些富含文化创意的文化产品。但目前因叶集未名四杰衍生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却处于空缺状态,对于宣传和弘扬未名精神没有起到必要的辅助效应。

方案:(一)恢复重建“未名四杰”故居。在规划建设叶集历史文化街区时,将恢复重建“未名四杰”故居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建新如旧、收集实物,进行重点打造。同时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重点推介项目,让叶集人和外地人通过实景真正了解未名四杰的成就和未名精神的实质内涵。(二)创作体现未名精神的文艺作品。组织专业人员结合确定的未名精神创作各种题材和表现形式的文艺作品,力争形成一到两个文艺精品,作为宣传未名精神的有力抓手,配合“未名四杰”故居参观游览,扩大未名精神的宣传面,提升未名精神的宣传效果。(三)开发融合未名精神的文化产品。地方文化产品通常都带有鲜明的文化印迹、体现当地文化特点,对于宣传当地文化现象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我区应当考虑开发一些融合未名精神的便于携带、利于鉴赏的文化产品,通过旅游推介从而扩大未名精神的影响,吸引更多人关注叶集、到叶集来旅游,也达到宣传叶集、宣传未名精神的目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