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议案建议

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区的议案

日期:2024-01-15 作者:领衔代表:熊军  来源:系统  阅读次数:字体:[] [] []

案据: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洪集镇作为一个农业乡镇,一直以来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工作的重心,洪达农业、钰耀农业、康锦农业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陆续扎根洪集,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洪集镇乃至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规范较少,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是农业品牌建设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如洪集镇的“徽韵大别山”虽然被纳入我区区域公共品牌,同时,部分农业企业也打造了自己的产品品牌,但品牌缺乏有效管理、保护和推广宣传,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各项标准衔接尚不紧密,农产品品质稳定性不强,难以建立稳固的品牌形象与声誉。

三是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欠缺。农村前端预冷设施资源不足、冷藏保鲜设施较少、冷藏车难以直达田间地头现象比较普遍,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分布散、种类杂、监管难等问题突出,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受冷链建设的较高投入成本,往往容易导致农产品优质丰产但农民增收不够。

四是新型经营主体培养力度不够。存在总量不多、规模不大、效益不稳、后劲不足,产业带头人不大不强,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现象。

五是农产品推介力度不强。产品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区域品牌推广宣传力度不强,更多地依靠企业自行推广,但开拓新市场的成本较高,而企业力量较为薄弱,企业开拓意愿不强烈。同时,由于缺乏电商直播带货的网红大咖专业人才,直播带货平台利用率不高,销售情况一般。

六是农业产业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均衡。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二产连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三产发育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层次低,农旅、文旅发展有差距。

建议:

一是制定农产品生产、加工规范,实现优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建议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邀请有关专家,结合我区农业实际,制定安全、绿色、高效、有品质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同时,加大对标准化农产品生产模式的推广力度,适时开展专题技能培训,并进行适当补贴,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新型科学化、标准化种养模式的快速推广,推动我区农产品质与量双提升。

二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高标准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加强对外宣传和推介。建议区农投公司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做实做强现代农业,在产业引领、品牌打造、农业产业“接二连三”上持续发力。

三是加快现代仓储设施建设,增强仓储物流能力。建议区农投公司与社会资本合作,在特色农产品产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粮油仓储、果蔬保鲜、畜禽与水产品冷藏等仓储设施。同时,着力打造农产品销售物流平台,发挥好我区专业化、社会化现代物流功能,发展冷链物流运输,建立健全农产品产供储销供应体系。

四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新型农产品产销模式。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合六同城化等战略机遇,以需求侧为重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农副产品市场销售、需求调研,结合本地实际,探索高效益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同时,大力发展电商产业,集中力量,培育和打造一批千万级电商销售团队,助力农产品销售。

五是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及优质市场主体的培育,打造一批懂农业、爱农业的乡土人才队伍及优质高效的现代加工销售企业。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业知识、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理念新的产业带头人,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农业加工、销售企业的培育与招引,立足我区农业产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创建一批市级乃至省级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能够紧密联合产销两端的农产品加工、流通型企业。对能够有效带动我区农产品销售的企业,建议区政府根据企业对我区农业的实际贡献,给予企业一定财税政策支持,提升企业开拓市场的主观能动性,让现代农业企业真正成为我区农业产业的稳压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