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案据:随着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城市管理、安全生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等领域的行政执法职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仍面临群众认同感不足、职责界限不清、执法队伍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执法效率和效果。因此,亟需加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群众认同感不足。由于部分群众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缺乏了解,存在抵触心理,导致执法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二)职责界限不清。部分单位执法权限划转后,区级执法部门和乡镇综合执法大队在职责划分上存在模糊地带,易导致重复执法或执法空白。
(三)执法力量薄弱。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人员配备不足,执法资格人员过少,执法能力和设备均无法满足规范化建设要求。以三元镇为例,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人员配备为8人,其中执法证持证人数为5人,且受财政资金安排制约,执法设备落后。此外,执法队伍在业务知识和执法技能方面也存在欠缺,难以高效、规范地开展执法工作。
建议:
(一)明确执法边界与履职清单。为确保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应明确执法边界。部门之间加强协作配合,制定详细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履职事项清单,清晰界定其执法范围与职责。同时,明确基层综合执法的法律依据,界定基层综合执法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力分配的标准与程序,以及部门之间的权限划分,确保执法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协作与联动机制。区级执法部门加强与乡镇综合执法大队的协作关系,明确各自职责界限,避免重复执法和执法空白。同时,加强对乡镇执法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权威性。建立健全执法办案激励机制,强化对执法工作的考核与监督。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人员配备和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执法队伍数量和质量满足工作需要。同时,建立长期专业化培训机制,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增强群众认同感与参与度。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多维度、全方位宣传基层综合执法工作,传播正能量,树立队伍新形象。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城区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形成基层管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通过建立居民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提高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加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协同推进。通过明确执法边界与履职清单、加强协作、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群众认同感等措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