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会馆回民村沿汲河低洼处村民组搬迁事宜的建议
案据:会馆回民村作为“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品牌创建试点村,工作成绩得到了省、市、区各级主要领导的认可与肯定。但是会馆村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其中之一即是会馆村沿汲河低洼处村民组常年经受洪涝灾害问题。一方面,会馆村沿汲河低洼处村民组地势较低,海拔高度在25.5米以下,每年雨季必受洪涝灾害影响,特别是2020年全村被淹,洪水水位线最高达2米,且近几年均受到不同程度洪水淹没。虽无行蓄洪区之名,却有行蓄洪区之实;另一方面,会馆村沿汲河低洼处村民组居住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常年经受洪水浸泡下,房屋质量难以保障,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急需改善。通过实施会馆村沿汲河低洼处村民组搬迁安置项目,可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经过前期摸排统计,会馆村沿汲河低洼处村民组共涉及15个村民组,预计可受益群众343户994人,拆迁地块面积约882亩,拆迁房屋总面积约63455m2。项目通过对村庄拆除及土地复垦整理,扣除集中安置点用地20亩,可获得农用地面积约为862亩。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式,通过搬迁安置、整合土地、高效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解决低洼村民组洪涝潜在威胁,统筹化解农村房屋空置率较高、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问题,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用地及建设用地指标,进一步释放会馆村发展潜力。
建议:(一)争取政策支持。根据会馆村居民组生产生活实际,将会馆村沿汲河低洼处居民组合理划定为行蓄洪片改造范围或比照行蓄洪区享受相关补偿。汲河低洼处村民组搬迁纳入全村或全镇发展规划,腾退闲置宅基地或整合农业用地资源。
(二)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将会馆村腾退用地纳入全区统一调配,实现合理使用。
(三)做好群众工作。一是对前期搬迁政策变动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支持,防止政府公信力下降。二是对因搬迁意愿未满足的群众做好安抚,防止出现规模性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