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守初心 履职为民促和谐
——记六安市人大代表高兴萍的“调解心经”
在叶集区姚李镇双红村,作为六安市人大代表的高兴萍有个亲切的称呼——“矛盾解铃人”。自2021年任双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她始终将“为民履职”刻在心头,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为依托,在家长里短中化解纠纷,在田间地头间播撒和谐,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党建织网,让矛盾化解有“主心骨”。“村里的事无小事,矛盾不解决,群众心里就堵得慌。”这是高兴萍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村里的“领头羊”,她深知党建引领是化解基层矛盾的“定盘星”,于是牵头成立法治宣传矛盾化解领导小组,将全村26个村民组划分为7个大网格、26个小网格,让驻点干部当网格长、村民组长做网格员,构建起“支部牵头、干部包片、群众参与”的调解网络。2023年5月,大坝组有两户群众因宅基地起了冲突,甚至动了手。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后,高兴萍带着网格长直奔现场,先稳住双方情绪,当晚又联系两人在外的子女讲解政策,次日请来派出所民警现场普法调解。最终,两位老邻居握手言和,在调解书上郑重签字。“有党组织撑腰,有制度管事,再难的疙瘩也能解开。”高兴萍说。
普法上门,让法治意识入“寻常家”。“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得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作为人大代表,高兴萍把普法宣传当作履职重要内容,推出“线上微信群+线下板凳会”模式,把法治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前几年,姚郢组部分村民无所事事,聚在家中打麻将,多次劝说无果。高兴萍灵机一动,联系共建单位——叶集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联合镇派出所召开“板凳会”,用拉家常的方式讲清赌博的危害。会后,她还根据村民特长安排了公益岗位,让“闲人”变“忙人”。如今,村里的“板凳会”成了普法品牌,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里,总能看到她带着村干部宣讲法律、倾听诉求的身影。
温情护航,让民生福祉有“真温度”。“人大代表要替群众说话,更要为群众办事。”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高兴萍总是既讲情理又重法理,用耐心和真诚架起“连心桥”。王冲组一名93岁的老人曾因赡养问题犯难,两个儿子互相“踢皮球”。高兴萍多次上门劝说无果后,请来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驻村法律顾问,一遍遍讲法律、谈亲情,最终促成兄弟俩签订赡养协议。之后,她仍常去看望老人,帮着做饭、打扫,在她的感染下,小儿子主动承担起更多赡养责任。“不光要解决事,更要暖人心。”这是高兴萍调解工作的“温度准则”。
“代表证戴在胸前,责任就扛在肩上。”高兴萍表示,将继续扎根基层,当好群众的“贴心人”“代言人”,让法治阳光照亮乡土,让履职答卷写满民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